俞敏洪曾在《赢在中国》里发出过一番小草大树论:“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再成长,你还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不会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走在高三这条有点颠簸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怀揣一棵树的种子。不管风雨浸湿眼眸或是寒风刮破皮肤,都应昂着头坚毅地迎接属于高处的荆棘。于是,我们慢慢有了树的躯干,挺拔而矫健。虽然看得出粗糙的臂膀上有些许伤疤,但却被倾注着艳羡的目光。
或许,高三的旅程,我们并不能长成为像俞敏洪所说的参天大树,但,只要我们始终怀揣这颗梦想的树种,我们就一定能够等到那一天——阳光明媚,照在我们的绿叶上,闪着鲜艳的绿光。
超越——今天比昨天好
高三的你不要幻想一飞冲天,这是不属于高三学生的奢侈幻境。超越的意义在于你的今天比昨天多懂一些,多稳定一些,也多收获一些。我们多去实践那些“一些”,而不是等待一股脑地迅速拔节。当小步的超越成为习惯,你会发现,你离*一天开始学会超越,已经“一飞冲天”了很长一段距离。
高三时的我成绩很好,被老师们当做“重点培养”的对象。而我呢,学习也比较轻松,很少熬夜。在别人眼中,我总是轻松地学习,轻松地生活,也轻松地取得好成绩。他们都说我的好成绩来源于脑筋聪明。每次听到这些,我总是笑笑。
高三*一次大考结束,我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很多人的瞩目。高三年级开总结大会,给学生鼓劲加油。班主任叫我给大家谈谈学习经验,我乐意地答应了,因为我想要借这个机会谈谈大家认为我的好成绩来自于脑筋聪明的说法。
我是从刘墉的一本书谈起的——《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这本书中并没说大道理也没用华丽的词藻,但朴实的句子却深深印在了心里。在书的前半部分,有刘墉写给儿子的46封书信。每一封都是一个启迪,一份智慧!刘墉说:“超越的意义在于你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在超越自己时,无谓的追求数量是虚假的超越,有意义的超越才能每天累加,变成大的飞跃。”
我继续说:“很多同学认为我的好成绩是因为我资质好,聪明。其实我们都一样,我只是清楚地认定每天我要超越什么——今天弄懂昨天做错的那道数学题,今天争取完形填空比昨天少错一个……超越不是单纯在数量上铺天盖地地做题,而是实实在在一步步地拾级而上。同一个类型的题目,会了,做一百道一样的也不会错;不会的,一题也不会对。那么何不抓紧我们宝贵的时间,用在超越那些小小的但珍贵重要的部分呢。
”仔细想想自己的学习,每天的努力和付出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吗?有一位同学曾这样跟我抱怨,每天课间休息的时间自己认真地背英语单词,而且从不偷懒。如今天背50个,明天就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背100个,以此类推。但考试时遇到自己读过的单词还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就问他,每天你背单词,真正记住了意思吗?或是具体语境下怎样运用?他摇摇头说只是觉得每天读很多单词非常有成就感。
“我们总是把进步、超越诸如此类的词汇和很大的数量挂上钩,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就像刚刚提到的那位同学。其实‘跨越’这个词本身很朴素,它只要求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行。何不像刘墉所说,有意义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我们总忽略那些微小的进步,觉得它们没有身着华服,不耀眼,没有那些大的进步来得突然,来得惊艳。可是,我们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大进步惊艳地驾到时,这就说明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其实我们不是不懂得努力,不懂得超越,而是付出的形式有误,回报才会迟迟不来。”
成长感悟:用放大镜般的心境看待每天跨越的一个小步,这种超越一定会变得很伟岸,并且很扎实。
跨越——偶尔的后退是能量的积累
有一个人,曾经出现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他以破纪录的好成绩成为了勇夺奥运跨栏*的“亚洲*一人”,他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的一个奇迹。于是乎,人们记住了这个名字——刘翔。
4年后,他肩负着13亿中国人的期望,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但梦想破灭了!他因为伤痛而退赛的事实,通过电视直播飞速地传到了世界各地。刘翔这个名字也在一瞬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告别赛道13个月之后,2009年,刘翔选择了在上海重返跑道,并获得了上海大奖赛110米栏亚军。当刘翔与特拉梅尔并驾齐驱地冲过终点时,整个体育场爆发出了海啸般的欢呼声和掌声。无疑,挫折让他更坚强。
小颜,我的学弟,高三在读生,刘翔的铁杆fans。他说9月20号那天的比赛,他看得哭了,他没有想到体育可以这么强大到影响自己的内心,刘翔的复出给他的人生画册上添了浓重的一笔。
小颜是复读生,对他来说,心态浮躁是他学习的致命伤。上次高考的失败对他打击很大,使他对大学梦的渴望愈加强烈。但人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在心里默默坚守一个梦想,就越觉得现实的动荡会随时把它夺走。所以在9月底的一次测试中,小颜一落千丈,从年级100名跌倒了年级200多名。那对他来说是个无情的打击。他打电话跟我说:“要知道,那是我人生中*一次把考试当成高考来考,把所有的排名和希望都潜移默化转化成通往中国人民大学的通行证。”
这样的压力,让他垮掉了。当时他伤心得很,连饭都不吃了,要知道高三才刚开始。我打电话劝他,但他什么也听不进去,只告诉我说末日来到了,平时积累的成绩都像是糖衣炮弹,这时候脱落了外壳,露出狰狞的面孔,诉说自己的不足和狂妄。
9月20日,星期天,小颜知道刘翔进入110米栏决赛,于是从繁杂的书本里逃出来,早早坐到电视机旁。小颜说比赛之前只是觉得刘翔很坚强,却没有料到他蛰伏了13个月后会拿到亚军。“当时我哭了,我震撼的不只是这场比赛,而是他赛后说的那段话:‘或许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那时的退后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未来。你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因为生活里可能遇到很多障碍,你需要勇敢去面对它们。’”
看完那场比赛,小颜又给我打了个电话,没有之前的自暴自弃,他很平静地对我说:“当时,我总觉得,刘翔和我很像。但惟一不像的是,他没有认为生活中遇到的困苦、障碍是件很可怕的事,而用跨腾跳跃的姿态来面对;而我呢,却唯唯诺诺。从现在起,我要变得和刘翔一样,冲破障碍,努力前进。”
现在的小颜,已经学会从后退中寻找重新进步的勇气。
成长感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犹如赛道上的障碍栏,这时的我们不应该在自己的行动指南中随便找一种自怨自艾的姿态来对弈,而是应该铆足劲,找到那些让我们逆行的障碍,清除之后,奋力跨跃,前方就是一条更华丽的道路。
改变——适合与不适合
改变,每个人都可以做,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更重要的是这种改变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改变就像做一件时装,改变自己习惯的纹路图案和花色,让自己的造型更顺应社会的进步和大众审美的要求。但有时候,秉持自己的纹路又可能会变成一种独创,新颖却不突兀。
适合与不适合之间,有着难以捉摸的默契,它们有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玩一些小暧昧,却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存在的意义。改变推及到高三学习中,同样适用。置身于高三的大环境下,如果让适合与不适合融入你的内心,并且成就你,你便成了可以改变自己高三命运的人。
高三的性情和性格,其实这个时候已经“秉定乾坤”了,要全方位的改变自己,很难。改变,就是要冲破不适合自己且阻碍自己学习进步的习惯。
如果你真的没有早起的习惯,就不要因为“我身在高三,别人都起那么早”之类的理由打乱自己的计划。本来是七点起床,你非要六点半起床。可能这省下来的半个小时你读了很多古文释义、英文单词,做了一道数学题、两道完形填空、二个方程式配平。但如果这半个小时在你的生物钟里扮演着消极的角色,你接下来的学习便会打乱。如你上课的时候就会精神不佳,早起半个小时得来的知识就会在你与周公抗衡的过程中慢慢消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下你可能会纳闷了,是不是我们就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就能得到想要的突破和成就呢?如果你现在的学习或生活已经有了固定的习惯,如晚上睡得比较早真的会让你第二天精神充沛,那么就去乖乖睡觉吧。不要因为听到周围同学说晚上在开夜车而埋怨自己没有抓紧时间好好学习。静下心来想想,如果你身上有一些对自己正产生着积极影响并适合自己学习发展的习惯,那么就去尽量完善它,不要去埋没它。有一点需要提醒,我们并不是要提倡你一味地早睡晚起,要把自己的生物钟慢慢调整到和高考同步,提前适应总比临时调整好吧。所以,属于“夜猫”一族和“百灵鸟”一族的你就得注意了。
但当有些习惯阻碍或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时,及时改变才是王道。高三时,我班上有一个同学,学习特别用功,有一个改错本,把任何做错的题都抄在上面以便巩固。这固然好,但当他英文的完形填空错了一道题时,仍然把整篇文章抄下来;在遇到语文阅读做错的情况下,也把整篇文章抄下来,然后进行反省订错。班上同学对他这种做法相当咂舌,甚至问他,你觉得需要抄那些没错的句子和选项吗?他倒是很爽朗,说他已经习惯了写字的那种充实感,既可以练字,也可以把错误整体呈现,加大改正的力度和加强记忆。其实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在时间如金子一般的高三,这意味着你要消耗很大一部分时间来订错。于是我们劝他只抄错误的部分。他起初不习惯,觉得这样好像缺了点什么,不能回想当初错误的具体场景。但久而久之,当他自己也意识到事倍功半时,便更改了习惯,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其实,改变就是跟自己的习惯较量。有些习惯因为你拥有太久,觉得突然放开不习惯,才会一直拖着走,走到变成累赘也不知道。于是,你需要在脑中装一个睿智的探头,侦查你行囊中那些让你加速的习惯,也警惕那些拖慢你速度的习惯。那么现在就改变行囊里的内容吧,把真正能带你去远方的留下来。其实改变只需要几个简单的信念去芜存菁,查漏补缺。
刚刚都在说我的同学,现在说说我自己。高三的自己一直在和身上的弱点做斗争,于是我用自己的韧性和任性克服了一些弱点,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改变自己,从很细微的深处着手,成效便是飞跃。我有一个习惯,把每次考试的卷子都收藏好,用订书机装订着,放在一个很精致的文件夹里。在第二次考试卷发下来之后,把两次做对比。分数当然要对比,但我对比更多的是出错的点和错误的可避免性。对于数学,我会对自己说,为什么这次选择题错了一道,上次却没错?真是因为不会,还是因为粗心?如果我曾经全对过,就有每次全对的可能性;对于语文,我会着重看作文的分数,然后“拷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比上次高了五分?是因为字体工整了,内容充实了,还是文字更有感染力了?如果这次可以比上次高五分,下次就有再高五分的潜力。这样长久下来,我在自己与自己的横向比较中步步为营地稳定扎根,慢慢进步。
成长感悟:冲破桎梏,在改变的过程中看清适合自己的,争取做到很好的可能性,并且给自己营造这个可能性。这种可能便可以在改变中转化成必然,助你一臂之力。
汲取——男女生互取之长
高三女生踏实、隐忍、内敛,就像白杨,有时候经常被别人说后劲不如男生强,成绩不容易突飞猛进,却能在高考这样一个纷繁的战场上以稳定居胜,成功捍卫自己的成果;而高三男生则外露、张扬,很可能铆着一股乐观劲儿就窜到前列,更像在热带雨林里生长的望天树,可能突然长得很高,出类拔萃,却因为缺少稳定的心境在很快的时间里动摇自己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很终尝着自己落下来的腐烂之果垂头丧气。植物界中这两种树的生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契合高三的两种人:女生和男生。他们需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听起来是个很俗气的说辞,但却是很好用的法宝。
我曾经和我的同桌就经历了这样一个特殊的高三。她成绩很稳定,总是稳定地排在班级的前五名;相对来说,我的成绩就不那么稳定,好的时候可以考到前三,趁机取笑一下她,有的时候发挥失常,掉到很后面。有一次,我取笑她考得没我好的时候,她很生气,扔下一句话就不理我了。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像你这样时好时坏,万一高考碰上坏的那次,就没力气取笑我了。”那句话当时对我来说就是杀伤力一百的致命武器,刺得我内心鲜血狂流。
就是从那个时候,我才感觉到我们之间有多么不同,差距也是多么巨大。
我想着她那稳定如直线一样的分数和名次,又想想自己的分数无时无刻不在坐云霄飞车,刺激惊险,时不时吓出一身冷汗。之后,我好声好气向她道歉,并打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旗号和她深入探讨学习问题。不探讨不知道,一探讨吓一跳。她的缜密和细心不是我能形容的,她把我每次考试的卷子都像审办案卷一样看待,让我很郁闷。她时不时问我,同一个类型的题目,为什么你上次考试对了,这次考试错了时,我都很轻描淡写不负责任地归咎为粗心。这个时候,她就会找出一道类似的新题,让我做,多数情况我都继续出错。她便告诉我这是因为我对于这样一个类型的题理解根本不扎实,当时做对可能只是运气。她说她痛恨这样的运气题,因为高考不相信运气,而相信实力。于是她把我所有的“运气题”全都揪出来,告诉我这就是我成绩坐云霄飞车的始作俑者。我有时候被她“羞辱”得无地自容,却又暗中佩服她的精巧和细致。
既然人家帮助了我,我也要帮助人家。有时候,她做一道数学题做了很久,虽然是做出来了,却用了很笨的方法。男孩子脑子比较活,有时候我变换一下思维用几分钟做出来的题她得花20分钟,这个时候就是我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我会耐心跟她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变换思路,如何找到捷径。这样的灵感激发,也让她尝试更多的新鲜方法,节约做题时间。
这样的相互扶持让我的成绩曲线变直了很多,也让她的成绩直线向上提升了几个位置。我们就在这样互相帮助中走过了一年,完成了高考,考上了心目中很好的大学。
成长感悟:上帝在造人时就给了不同角色不同的优势,男性灵活,富有创造性和突破的潜能;女性扎实、厚重,富有持久性和稳定的发展。于是,当我们把这样的优势通过沟通和学习叠加在一起,就得到了1+1>2的双赢效应,这种效应无论对于男女生的处事还是学习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竞争——惺惺相惜
蹦极跳起源于南太平洋土著的成年礼,把自己交给一根绳索,跳向大海,就代表你成年了。高考,同样是一场蹦极,把自己拴在一根叫高考的绳索上,跳下去,如果敢跳,你就成功了。但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茫茫大海中的一个蹦极台中栓上绳子,没有对手,没有力量督促你,你还会跳吗?
现在,每个高三人都在为很后那次6月的“蹦极竞标赛”磨练自己。因为别人在跳,所以你便跟着跳,开始很害怕,会尖叫,但当看到有些人把它们当做习惯并且变成享受时,你便继续向他们的方向迈进。
某日,大学卧谈会,大家说起了自己的高三生活。住我上铺的兄弟特地说到了当时班上的竞争氛围。有一个故事对他印象极深,大致意思是说有一个体质很弱的孩子,在高中的时候总是被一个身强力壮的家伙欺负。他为此下定决心,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打败他,苦心学习空手道。经过三年的苦练,成了空手道三段。那个曾经欺负他的家伙怕得要死,吓得不敢来上学。但后来两人终于碰面了,而他却放过了自己曾经无数次立志要报复的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三年前,我把被他的教训看成一种羞辱,觉得只有把他痛扁一顿才能洗刷这种耻辱。正是这种羞耻感给了我上进的动力,不然,我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功呢?”
他说这个故事给了他极大的启发,正是心中有一个竞争对手给了自己进步的动力和比较的目标。有时候难免会懈怠学习,总想着偶尔放松一晚,看看小说看场电影也没关系。但当看到那些比他成绩好的同伴仍然紧锁眉头把思维浸泡在化学试剂里,把心灵包裹在几何图形中,他就觉得这样做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之后便不得不铆着劲继续学习。
他说,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当时不是那样的一种竞争氛围,或是那么多人一起学习的共同促进,他可能在高三结束时就已经看完了厚厚一摞小说,几个G内存的电影电视剧,高考成绩也可能相对应地严重“缩水”。
那些小说和电影他保存了很久,在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就开始慢慢欣赏,竟觉得别样感动。他很激动地说:“我用我的努力和奋斗证明我值得看这些东西,而埋在心底深深的感谢更要说给我的对手——那些跑在我前面我试图想超越的人,还有跑在我后面奋力追赶我的人。”
成长感悟:高考是场蹦极也好,长跑也好,你都不要一个人孤军作战。对手给你压力,同时也给你内心深处的鼓励和慰藉。我们的眼睛之所以长在前方,就是要让我们始终向前看,因为前方始终有人,而你的目标就是把他们超越。
承担——磨难挡不住内心的强大
我曾在互联网上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他曾经绝望过,消极过,不习惯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求学度日,但他内心坚韧,他向往大学,冲破生活和身体带给他的不公。他在今年高考中拿到属于自己的639分,以高于重点线34分的成绩被宁波大学经济管理系录取,实现一个璀璨的梦。他叫屠欢杰,无臂少年,用脚筑起大学梦。
知道屠欢杰的故事,是一次偶然在互联网上看到的高考专题。他是个有担当的人,当磨难来临时,没有选择退缩,也没有选择*的一蹶不振。他失去了手,却还有健硕的脚,他相信脚会理解他,为他完成本是双臂支撑着的梦想。他用脚练习写字、穿衣,有时候一个字就写了一小时,一件衣服很久都穿不上。当他浑身是汗,腰酸背痛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内心。他相信这样一句话:“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命运的坎坷,生活的磨难,却没有抵挡住他心中的强大,一个人的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激,他对命运心存感激。他说:“老天还是眷顾我的,他夺去的只是我的双手,还给我的是健康的身躯和健全的头脑,让我还能生活,还能有所作为。”
看着屠欢杰的故事,回想着自己的高三奋斗史,还真有点相形见绌。高三的我,苦闷、压抑、枯燥乏味,遇上弄不懂的知识点就会在心里骂自己,考试不理想会怪老师、同学,甚至有时会和父母大吵。一点点的不顺心就会扰乱心绪,一点点的痛苦挫折就足以将自己打倒。高三的我,脆弱、敏感,甚至想过一个人远行,任心流浪。其实,这些和屠欢杰的经历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没有那么多的苦难,没有那么多的波折,却一再抱怨苦累疲劳。
其实,高三的经历更让我明白,我们的心脏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强大,因为它支撑了我们整个生命系统的运作。所以,当你沮丧无助的时候,当你困乏无力的时候,当你困顿不前的时候,用“屠欢杰”这三个字来做你的座右铭,你内心强大的部分就会闪耀出光辉。没有你不能扛起的担当,就怕你没给它你本可以支配的力量。
成长感悟:磨难是一块试金石,悄悄潜入你的内心,探测心脏的坚韧度。有的心脏看见它,惊慌失措,打乱了节奏;有的心脏看见它,不卑不亢,强劲地跳动。于是,磨难在慌乱的心脏里找不到正常的节奏,便一直逗留;却在坚强的心脏里顺利完成测量,原路返回。磨难用很简单的方式成就一个人或是毁灭一个人。
一棵树,一场蹦极成人典……原来心中的那棵大树竟然孕育了这么多的故事。它们像温润的水,滑进我们的喉咙,给我们酣畅淋漓的滋养;它们也像尖锐的针,扎在我们粗糙的表皮,刺激我们麻木疲乏的心脏。它们安置在高考这张精密滤纸的上方,等待我们用属于我们的姿态,穿过那些纷繁复杂的网状,到达成功的彼岸。 (励志文章)